清西陵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的永宁山下,是清朝两大陵寝墓群之一,在北京西南方120公里,周界约100公里,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,与河北省遵化县东陵东西相对而称西陵。西陵自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首建泰陵,至公元1915年光绪的崇陵建成,历经186年,陵区内有泰陵、昌陵、慕陵、崇陵4座帝陵,后陵3座,王公、公主、妃嫔园寝7座,其建筑形式和规制明显地体现着封建社会典章制度。清西陵埋葬着雍正、嘉庆、道光、光绪4个皇帝,9个皇后,56个妃嫔及王公、公主等共80人。共有陵寝14座,还在附属建筑行宫、永福寺,这里风景秀丽,环境幽雅,规模宏大,体系完整,是一处典型的清代古建筑群。
ID:018-4474 河北易县清西陵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18-4461 河北易县清西陵大红门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,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,古木参天,景态雄伟。雍正八年(公元1730年)选此为陵址。雍正的陵址本来是选在清东陵九凤朝阳山,但他认为“规模虽大而形局未全,穴中之土又带砂石,实不可用”,命另选“万年吉地”。选陵址者奏称,易县永宁山下是“乾坤聚秀之区,阴阳汇合之所,龙穴砂水,无美不收。形势理气,诸吉咸备。”雍正皇帝览奏后大悦,自此,清各代皇帝便间隔分葬于遵化和易县东、西两大陵墓。
清西陵共有宫殿1000多间,石雕刻和石建筑100多座,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、富丽堂皇的古建筑群。2000年11月,清西陵与清东陵一起,被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。
ID:018-4569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明楼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18-4546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隆恩殿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清西陵有规模宏大、体系完整的古建筑群,是一处环境幽雅、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。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古松林。从建陵开始,清王朝就在永宁山下、易水河畔、陵寝内外,栽植了数以万计的松树,陵区内松柏葱郁,山清水秀,14座陵寝掩映在松林之中,若隐若现。
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、古雕刻,气势磅礴。每座陵寝严格遵循清代皇室建陵制度,皇帝陵、皇后陵、王爷陵均采用黄色琉璃瓦盖顶,妃、公主、阿哥园寝均为绿色琉璃瓦盖顶,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制,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和风格。
ID:018-4565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18-4586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明楼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泰陵位于永宁山主峰之下,是清西陵的首陵,埋葬着雍正及他的皇后孝敬、皇贵妃敦肃。泰陵是西陵的主体建筑,规模大,体系完整。西陵以泰陵为中心,其余各陵分布在它的东西两侧,规制与清东陵基本相同。过一座联拱式的五孔桥,进入陵区,前有三座精美高大的石牌坊和一条宽十余米、长5华里的神道贯穿陵区全部。依次建造石牌坊、大红门、具服殿、圣德神功碑楼、七孔石拱桥、石像生、隆恩门、隆恩殿、方城明楼和宝顶等一系列建筑和石雕刻。隆恩殿建造精美壮观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重檐歇山黄瓦顶,木结构卯榫对接。明柱沥粉贴金包裹,殿顶有旋子彩画,梁枋装饰金线点金,枋心彩画“江山统一”和“普照乾坤”,色彩调和,殿宇金碧辉煌。
昌陵是嘉庆皇帝的陵墓,位于泰陵西侧,于嘉庆八年(公元1803年)建成,建筑形式与泰陵大同小异,规模并列。从前面的神道到最后的宝城,一应俱全,但昌陵的宝城比泰陵还高大。隆恩殿里,用贵重的花斑石砌墁,黄色的方石板上有天然雅致的紫色花纹,光彩耀目,满殿生辉,素有“满堂宝石”之称。嘉庆皇帝的皇后陵昌西陵的回音石、回音壁,回音效果绝妙无比,可与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相媲美。
ID:018-4616 河北易县清西陵崇陵石坊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ID:018-4574 河北易县清西陵泰陵明楼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道光皇帝的慕陵,原建于东陵宝华峪。陵建成后的第二年,发现地宫浸水,道光大怒,并责罚选陵和营陵的官员,下令把陵墓拆除,后迁西陵建陵。慕陵规模较小,没有大碑楼、神道、石像生、方城、明楼等建筑,但隆恩殿的建筑却别具一格。它完全用楠木建成,一律本色,不饰彩绘。梁枋、隔窗和门窗上,以及天花板每个小方格内,都有雕龙。龙群设计新颖,雕刻玲珑剔透,千姿百态,栩栩如生,造成“万龙聚合,龙口喷香”的气势。
光绪皇帝的崇陵,在泰陵东南5公里,是我国帝陵中最后一座,建于宣统元年(公元1909年)。1911年清王朝被推翻,崇陵当时还未建成,到1915年才完工。光绪在位期间,未营建陵墓,死后才建这座陵寝。陵区范围和建筑规模都较小,没有大碑楼、石像生等建筑,但排水系统较完善。隆恩殿的木料,均采用异常珍贵的、质地坚硬无比的铁力木,被誉为“铜梁铁柱”。殿内彩绘鲜丽,殿前的龙凤石,雕刻精巧,有立体感。因崇陵建成距现在时间较近,因而保存比较完整。
ID:018-4467 河北易县清西陵石牌坊 图片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
清西陵是我国现存庞大的古建筑群之一,是研究清史的重要资料,在建筑科学和文化艺术上都有很高的成就。 (CCN传媒图片网 谢涛)
(文章来源:CCN传媒图片网)